白垩纪
中文名称:白垩纪
外文名称:Cretaceous Period
正文内容:中生代最后一个纪。白垩纪是“Cretaoeous”一字的译名,白垩拉丁文称“Creta”,英文称“Chalk”,是一种极细的白色碳酸钙沉积,在西欧上白垩统中有广泛分布。白垩纪开始于距今1.37亿年,延续了7000万年,分为早、晚两个世。我国白垩纪多陆相沉积。白垩纪是生物界发生显著变革时期。陆生植物方面,早白垩世早期是晚侏罗世植物群的延续和发展;早白垩纪晚期已普遍出现被子植物,至晚白垩世已占统治地位,呈现新生代面貌,而典型的中生代裸子植物则趋向衰亡。白垩纪重要化石有鲁福德蕨(Ruffo-rdia)、纤细柏型枝(Cupressinocladus gracilis)、粗肥短叶杉(Brachyphyllum Obesum)、柳 (Salix)等。脊椎动物中爬行动物恐龙类仍极繁盛,但白垩纪末期,无论陆上、空中或海中生活的恐龙类均遭绝灭;哺乳动物方面,已经出现原始有胎盘食虫类;白垩纪淡水全骨鱼类继续发展,真骨鱼类开始繁盛,同时还出现了真正的鸟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的总貌与侏罗纪相近,仍以菊石、箭石、瓣鳃类为重要,至晚白垩世出现一些特化的种属,如马尾蛤 (Hip-purites) 日本菊石 (Nipponites)。陆生无脊椎动物中叶肢介、介形虫、瓣鳃类均有重要代表。一般将直线叶肢介(Orthestheria) 和延吉叶肢介 (Yanjiestheria) 的大量出现作为早白垩纪的标志;晚白垩世可以真瘤模叶肢介(Euestherites)为代表;介形类常见代表有女星介(Cyprid-ea)、绘星介 (Limnocypridea)、玻璃介 (Candona) 等。白垩纪强烈的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主要出现在环太平洋带,至中生代末期环太平洋内带已经转化为古亚洲大陆的一部分,海槽环境仅见于外带。白垩纪,尤其是晚白垩世是地史上最广泛的海侵期之一。白垩纪末期发生世界规模的海退。另外,白垩纪是南方岗瓦纳大陆全面解体的时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