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系
中文名称:三叠系
外文名称:Triassic System
正文内容:三叠纪形成的地层,可分下、中、上三个统。欧洲的三叠纪研究较详,分为三种类型:在英国纯属陆相,以新红砂岩为代表;在德国则为交互相,上下两统为陆相,分别称杂色岩统和斑砂岩统,中统为海相称壳灰岩统;在阿尔卑斯山区则全属海相,是国际上分统建阶的标准地区。二叠纪形成的泛大陆,三叠纪依然存在并接受陆相沉积;三叠纪的地槽型沉积仅限于古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带。我国从三叠纪起,以秦岭昆仑山为界,出现“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北方有吐鲁番,北祁连、河西走廊等山间盆地和陕甘宁、准噶尔等大陆盆地,在这些盆地中、下、中三叠世发育了棕红色粗碎屑岩组合,厚数百米,产肯氏兽、肋木等化石;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发育绿色含油含煤岩系,最厚可达千余米,常见拟丹尼蕨—贝尔脑蕨 (Danaeopsis—Bernoullia) 植物群。西部海槽区是古地中海槽的东延部分,构造十分复杂,又可分为秦岭、巴颜喀拉—松潘、三江—滇西、雅鲁藏布江等海槽及一些中间地块,沉积岩性以砂泥质复理石建造为主,巨厚巨大,其中秦岭、三江、雅鲁藏布江海槽并有大量火山活动。以印支运动为转折,拉丁期以前主要为以含膏盐的碳酸岩组合,晚三叠世起,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组合渐占优势。见上述早、中三叠世为膏盐(南方)及红层(北方)和晚三叠世含煤沉积这一特点,也反映了世界性三叠纪的沉积特点。我国三叠系赋存多种类型矿产,以石油、天燃气、盐类和煤最具有经济意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