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留系
中文名称:志留系
外文名称:Silurian System
正文内容:志留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在西欧(英国和捷克)下统称兰德维里统(Llandoverian);中统称文洛克统(Wenlockia-n);上统分别为罗德洛阶(Ludlovian)和普利多尔阶(Pr-idolian);以上共划分26个笔石带。1835年莫企荪(Murchison)将英国的下古生界划分为寒武系、志留系下部和志留系上部。后来拉普华斯(Lapworth)将志留系下部改称奥陶系、而将志留系(狭义)限于其原来的上部,确立了下古生界的三分性。同时,便出现了狭义的志留系和包括奥陶系在内的广义的志留系两个含义不同的同名词,为避免混淆,Lappront将狭义志留系改称哥得兰系,源于波罗的海中的哥得兰岛。当前各国对志留系用法仍不统一:中、英、美用狭义志留系; 苏、德仍衍用广义的志留系;日、法则用哥得兰系等。志留纪时的地槽和地台区均多碎屑泥质沉积。在一些地槽区如科迪勒拉、西欧、乌拉尔中亚、中国西北及澳洲塔斯马尼亚等地槽区并有大量火山岩。中国志留系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沉积类型:1.是全笔石相,岩性以含笔石的碎屑岩为主,厚度在2000米以上,华南(包括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湖南南部等地)区属于这种类型;2.全介壳相,岩性以含腕足和珊瑚的碎屑岩为主,厚度在2000米左右,东北大小兴安岭属于这种类型;3.半笔石半介壳相、其中又分稳定活动两种类型——前者下统以笔石页岩为主,中上统碎屑岩为主夹灰岩,含壳相化石,扬子区、塔里木区、喜马拉亚山区属于这种类型;后者下统以含笔石的碎屑岩为主,中上统以碎屑岩为主并壳相化石,有时夹大量火山岩,天山、内蒙、祁连山、昆仑秦岭、滇西藏东、江南(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和西南部等地) 等区属于这一类型。志留纪矿产不多,我国已知有石煤 (高炭页岩)磷、铁、锰和稀有元素钒、钼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