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百科  > 所属分类  > 
[1] 评论[0] 编辑

杨氏等的碳酸盐岩相带模式

中文名称:杨氏等的碳酸盐岩相带模式

外文名称:Young et’s model of carbonate facies belt

正文内容:杨氏等 (1972)拟定了以潮汐作用带为依据的相带模式,划分出潮上、潮间、局限潮下和开阔潮下四个相带。潮上带形成于平均高潮面与特大风暴面之间的广阔潮坪上。潮间带位于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故与潮上带相似,下部经常被水淹没,潮汐冲刷作用强。潮下相带位于平均低潮面以下,波基面以上的浅水高能地带。特别是居于外侧与外海相连的开阔潮下带,波浪和潮汐的作用都很强。潮下带若有局部地形变异,向陆一侧海水运动受到阻碍,则会出现局限潮下带,它属潮下低能环境。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欧文碳酸盐岩相带模式    下一篇 威尔逊碳酸盐岩相带模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