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纪
中文名称:第三纪
外文名称:Tertiary Period
正文内容: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有人(Arduino,1760)最先把地层分为第一系、第二系、第三系,第一系和第二系已废弃不用,而第三系(纪)却保留下来继续使用。第三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渐世、中新世和上新世。前三个世合称老(早)第三纪、后两个纪合称新(晚)第三纪。老第三纪动物界的基本特点是哺乳动物的迅速辐射演化。除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多种方式外,还出现了空中飞翔的蝙蝠类和重新适应海中生活的鲸类。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以有孔虫类、软体动物、六射珊瑚等为主。淡水介形类也相当繁育。植物界中,从晚白垩世开始占主要地位的被子植物更趋繁盛,植物分区更加接近现代。古地理方面,在大陆内部海侵范围显著缩小。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开始奠定了许多山系的雏型。自新第三纪起,生物界总貌与现代更为接近。哺乳动物又有新发展,以形体增大为其特征。在海生无脊椎动物中,有孔虫类中的大型货币虫已经消失,为小型有孔虫类所代替。六射珊瑚大量发展,形成大型珊瑚礁。淡水介形类等大量繁育。在植物界中,高等植物区系与现代的几乎没有差别,低等植物中淡水硅藻较为常见。植物地理区已与现代近似。在古地理方面,也仅是在大陆边缘地区发生小规模海侵,最后一次海退导致了第四纪的开始。在地壳运动方面,到了新第三纪上新世许多老第三纪形成的新山系继续隆起,山势基本上与现代相近,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南美的安第斯山等。中国西部隆起成了山地,东部继续下降成为幅员广阔的凹陷平原,在隆起区沿断裂带发生连续的玄武岩喷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