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百科  > 所属分类  > 
[1] 评论[0] 编辑

侏罗纪

中文名称:侏罗纪

外文名称:Jurassic Period

正文内容:中生代中间的一个纪。侏罗纪(Jurassic)的名称来自欧洲瑞士、法国交境的侏罗山,由德国布朗尼亚(Brongniart)于1892年命名。开始于距今1.95亿年,延续了5800万年,它又可分为早、中、晚三个世。由于欧洲侏罗纪中含丰富的菊石化石、英人斯密斯(Smith)据此建立了“化石层序律”,极大地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侏罗纪的植物界与三叠纪无显著不同,主要代表仍属苏铁、松柏和银杏,蕨类植物中的真蕨类也十分繁盛。早中侏罗世中国南方分布有毛羽叶—锥叶蕨(Ptilophyllun—Coniopteris)植物群;中国北方则分布有锥叶蕨—拟刺葵(Coniopteris—Phoenicopteris)植物群。脊椎动物以爬行动物中的恐龙类占统治地位,它不仅征服了陆地各种生态领域,并出现适应于空中的飞龙类和重返海洋的鱼龙类。欧洲晚侏罗世地层中曾发现有名的始祖鸟(Archaeopteris) 化石,从它的生理特点分析,显然介于爬行类和真正鸟类的过渡类型,在研究生物进化上占相当重要地位。侏罗纪生物演化史上另一个标志,是爬行类完成了向原始哺乳类的过渡,中国云南禄丰动物群中的卞氏兽 (Bienotherium)就是一种类哺乳动物的爬行类。陆生淡水鱼类以原始真骨鱼类和全骨鱼类为主。我国北方晚侏罗世常见有狼鳍鱼(Lycoptor-a)和南方常见的有中鲚鱼 (Mesoclapea)。侏罗纪海生无脊椎动物中最重要的首推菊石和箭石,是划分对比海相侏罗系的重要依据;此外瓣鳃类也相当重要,淡水瓣鳃类在我国侏罗系发现比较普遍,如蛛蚌(Unio)、楔蚌(Cuneopsis)、丽蚌(Lamprotula)、中村蚌(Nakamuranaia)等。陆生生物中,还有昆虫、叶肢介、介形虫均较重要。侏罗纪的造山运动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的内带,从时间上看,主要发生在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中期,是二次相对集中的高潮期。我国东部沿海是属中生代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的一部分。就气候来说,早、中侏罗世是潮湿带广布和重要成煤时期;晚侏罗世干燥带明显扩大,使许多地区出现膏盐和红层沉积。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三叠系对比简表    下一篇 侏罗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