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百科  > 所属分类  > 
[1] 评论[0] 编辑

中国二叠纪古地理

中文名称:中国二叠纪古地理

外文名称:Permian paleogeography of China

正文内容:早二叠世中国境内仍有广泛海侵,构造格局和古地理轮廓基本上与石炭纪晚期相似。塔里木地台—华北地台分隔南、北海区和生物区的状况继续存在。北方海槽区的西段天山、准噶尔地区早二叠世陆地环境已占主导地位;东段内蒙兴安以及松花长白海槽仍持续沉降,广泛发育浅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岩。早二叠世末期的地壳运动使北方海槽基本褶皱升起,与华北地台一塔里木地台连成一片大陆,致使晚二叠纪起。中国境内沿昆仑—秦岭一线为界出现“南海北陆”的对峙局面。中部塔里木地台一华北地台区,二叠纪基本内陆盆地沉积。昆仑—秦岭以南的古地中海域,二叠纪的古地理轮廓与石炭纪相似。昆仑秦岭海槽、三江—滇西海槽当时发生强烈沉降,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发育为特征;甘孜—松潘一带呈现典型的稳定浅海灰岩沉积,夹于上述二海槽之间,并与扬子地台联成一片;藏北地区则存在中间地块稳定沉积类型。龙门山—大雪山以东的中国南方区,早二叠世海侵广泛,当时早古生代以来长期上隆的上扬子区和闽、浙地区全为海水所覆,形成中国南方地史上最大的海侵期。早二叠世末的上升运动(东吴运动)遍及整个南方区并引起西侧的玄武岩喷出。晚二叠世早期广泛发育了陆相至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后期又有新的海侵,沉积相有灰岩与硅质岩的分异,表示海水有不同深浅;此次海侵,带来了古生代最高层位的生物群。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乐平统    下一篇 中国二叠系对比简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