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炭纪古地理
中文名称:中国石炭纪古地理
外文名称:Carboniferous paleogeography of China
正文内容:石炭纪时中国境内仍有广泛的海侵,其构造格局与古地理轮廓和泥盆纪近似。北部天山—内蒙—兴安活动区普遍发育巨厚的碎屑岩和火山岩,说明仍然是强烈下陷的海槽;而准噶尔地块和松辽地块推测为古陆剥蚀区。中部塔里木地台—华北地台基本为一隆起区,其中祁连山和华北区均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说明也曾几经沧桑;根据生物化石和岩性分析,华北地台区早石炭世为一古陆,中石炭世时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侵来自东北方向;晚石炭世时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侵来自东南方向,晚石炭世末,此地台区全面发生海退。中国南方早石炭世海水规模和范围与泥盆纪比较,略有扩大,除滇黔桂及湖广一带外,江西的大部及下扬子区开始下降为海水所覆,而贵州以北至四川盆地和闽浙地区仍为古陆;早石炭世多交互相含煤沉积,说明海水时有进退,故海侵规模较小。中晚石炭世普遍以浅海灰岩为主,并向北向东明显超覆,示海水加深和海域加广。我国西部的古地中海区,石炭纪的古地理景观与泥盆纪相似,同时昆仑地槽和滇西三江地槽海底火山活动仍然剧烈。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