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百科  > 所属分类  > 
[1] 评论[0] 编辑

中国泥盆纪古地理

中文名称:中国泥盆纪古地理

外文名称:Devonian paleogeogra-phy of China

正文内容:中国北部在广西运动以后最重要的变化是祁连山地槽褶皱成山,使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柴达木地块连成一片大陆,在新褶皱山系的山前及山间凹陷中有巨厚的山麓堆积。在南方重要的改变是东南加里东褶皱区的形成以及扬子地台主体升出海面。早泥盆世海域范围主要限于西南滇、黔、桂地区;中晚泥盆世海侵虽明显向东超覆,但也仅止于湘干交境,扬子地台仅局部有所波及,主体部分仍然保持剥蚀状态;更东的赣、闽、浙地区也始终为古陆隆起,低凹处仅见河湖碎屑沉积。北部天山—内蒙—兴安活动区,泥盆系分布广泛;当时准葛尔地块和松辽地块都是剥蚀区;此区泥盆纪的共同特点是有强烈的海底火山喷发。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兴安区,大致沿西拉木伦河经苏尼特古旗至国境有一巨大断裂带,泥盆纪时此断裂带南北生物群差异显著,故此带很可能代表南北两个陆块之间的海域消减带。泥盆纪时的大西南地区实为古地中海地槽的东延部分,其古地理特点存在下陷地槽和中间地块相互间列的景象;这些海槽槽、中间地块有藏北地块和松潘地块。喜马拉雅珠峰地区的泥盆系,下统为页岩灰岩,中上统为石英砂岩、总厚仅300m,显然属稳定浅海型沉积。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湖南统    下一篇 中国泥盆系对比简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