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百科  > 所属分类  > 
[1] 评论[0] 编辑

中国寒武纪古地理

中文名称:中国寒武纪古地理

外文名称:Cambrian paleogeography of China

正文内容:中国寒武纪是海侵广泛时期。华北地台东部为海水淹没,海水来自其南的秦岭海槽;中部晋陕地区寒武纪早期是明显的隆起区。在晋陕隆起及其西的阿拉菩地块之间的贺兰海槽则出现较厚的过渡型沉积。富含碳质和硅质的过渡型沉积也广泛发育于西部塔里木地台的北缘和南天山的东段,而塔里木地台主要为古陆隆起区。位于塔里木—华北地台区以北的是广大的北方活动区,即天山—内蒙—兴安海槽区,在大兴安岭北部和鸭绿江一带并见有火山活动; 西段中天山隆起在寒武纪及早古生代一直是分隔着南北方的作用,反映在南、北天山的生物群面貌上的迥异。中国南部扬子地台区据岩性及生物等推测,为一向东南倾斜的陆棚陆表海。从扬子地台的东南边缘湘西、湘中,向东北直到江浙地区,寒武纪渐变为硅质泥质沉积,含海绵骨针和浮游三叶虫,总厚不过300~400m,即所谓江南区过渡类型,属较深水非补偿边缘海盆。再南到华南区则是非火山型碎屑泥质和硅质复理石沉积区,厚度剧增大到数千米,代表边缘海盆以东的海槽环境。中间活动沉积区东西横贯中国中部,自西向东分为西昆仑、阿尔金、祁连和秦岭三段、下古生界研究较多的是祁连山和秦岭。寒武纪时,祁连山南北坡都强烈下陷成为海槽,伴有大量海底火山喷发。秦岭地区可以分为南北两带,南秦岭实际上是上扬子地台边缘的冒地槽;北秦岭由于地层变质,下古生界不易分出。两带之间为断裂分隔。近年卢衍豪正确指出,早古生代秦岭地区并非古陆。但秦岭带仍是南北重要地质分界线,只是隔绝因素并非古陆,而可能是界于南北秦岭之间的现已消失的广阔海域。滇西和喜马拉亚山区的中国部分,寒武纪属稳定型浅海沉积。此外,藏北地块、柴达木地块和准噶尔地块等,据推测寒武纪时均为古陆隆起区。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炒米店统    下一篇 中国寒武系对比简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