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
中文名称:寒武纪
外文名称:Cambrian Period
正文内容:古生代第一个纪。寒武纪的命名来源于英国威尔士寒武山脉,为1833年薛知微(Sedgwick)所创用。寒武纪开始于距今5.7亿年,延续时间为7000万年。本纪分早、中、晚三个世。生物界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全面繁盛为特点,尚未见到脊椎动物化石。有人曾统计亚洲500种以上的寒武纪的化石,其中75%为三叶虫,15%为腕足类和一定数量的古杯海绵,其余的乃是一些无足轻重的门类,如腔肠动物、蠕虫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等。早寒武世的三叶虫一般头大,眼叶大靠近头鞍,尾板小,胸节多为特征,如莱德利基虫(Realichia);中晚寒武世的三叶虫尾板增大,尾节增多,并常多尾刺,如德氏虫(Damesella)、蝴蝶虫(Blac-kwelderia);晚寒武世晚期常出现一些具有特殊头鞍的种属,如褶盾虫(Ptychaspis)。上述三叶虫均属多节类,它们在寒武纪先后灭绝,少节而个体小的球节虫类,中晚寒武世均很繁盛,并延续至早奥陶世。寒武纪三叶虫群分区现象明显,主要有东方太平洋和西方大西洋两大区。寒武纪的腕足类以无胶纲为主,晚期开始出现一些有铰纲代表,如古正形贝(Eoothis)。古杯类从早寒武世起出现,至中寒武世达到极盛,常形成小型礁体,是最早的动物礁。此外,软舌螺是我国寒武系中最早富集成为化石带的化石。寒武纪的植物仍以藻类为主。寒武纪北半球海侵广泛,除北美地台区和东欧地台区基本属古陆隆起外,其余地区几全为海水淹没,接受沉积;南半球,除周缘地槽区外,岗瓦纳地台区基本是一个巨大的古陆隆起区。寒武纪时,气候分带现象明显(见“古生代”)。寒武纪是构造变动相对宁静时期,但在个别地区,如萨拉伊尔—萨彦岭地槽区,可达到特别强烈的程度,并有岩浆侵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