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界
中文名称:太古界
外文名称:Archaeozoic Erathem
正文内容:又称始生界。属隐生宇,是太古代形成的地层。已知地壳最古老的岩石是格陵兰的伊苏瓦群,年龄在37.5亿年以上,由角闪岩、黑云母片岩等组成;最古老的化石是南非的无花树群所产的古球藻(Archaeosphaeroides),大于距今32亿年,太古界出露在各洲的古陆核上。太古代的地层几乎全部经历了程度不同的变质作用,大致可分成两类地区:一类是深变质区,主要由麻粒岩和片麻岩等组成;一类是浅变质区,有人称之为奥菲奥岩带,即绿岩带,其岩性主要由浅变质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和一些变质碎屑岩所组成,许多研究者认为深变质区地层老于浅变质区地层,但仍有人持异议。中国太古界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南部,塔里木盆地边缘也有零星分布。已知太古界有辽吉地区的鞍山群:华北地区的胶东群(下部)、泰山群、迁西群、集宁群、登封群和大别山群等,它们组成了华北地台的基底。它们均有大于25亿年的年龄资料,其中鞍山群、登封群、迁西群有近30亿年或大于30亿年的年龄资料。太古代末的褶皱运动,我国称为阜平运动。太古界中的绿岩带是重要的含矿带,含有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储量常以亿顿计;在花岗岩侵入绿岩系时,广泛形成石英脉金矿; 构造后期的伟晶岩中,则往往形成锂、钨、锡等; 在基性至超基性层状斜长岩或橄榄岩中,或侵入岩系的超基性岩体中,镍、铜等矿床也很重要。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