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形石(
中文名称:牙形石(
外文名称:类) Conodonts
正文内容:又称牙形刺。是一类分类位置不明已经绝灭的微体化石。个体一般很小,通常小于1mm,最大不超过5mm,颜色呈珀琥色、暗褐色,透明或不透明,难溶于醋酸。化学成分主要为薄片状或纤维状的磷酸钙。牙形石系齿状化石,形态变化多样,可分直或弯曲的单锥型、齿棒和齿片上长有细齿的复合型及由平台和齿片组成的平台型等三大类(见附图)。牙形石绝大多数分散保存,也有由不同属种的牙形石规律地成对成行排列形成牙形石群集。牙形石的分类位置一直没能很好解决,曾被认为是鱼牙,蠕虫动物的颚器,腹足类的齿舌等,因现代生物中找不到任何一种具有牙形石的类别。近年来发现了带有牙形石的动物化石,通过用电子显微镜等新技术研究,发现牙形石在消化道内,认为是一种过滤食物的系统,因而将牙形动物归属脊索动物门的一个新的亚门——牙索动物亚门。牙形石仅产于海相地层,石灰岩中含牙形石最为丰富。用化学方法处理在双目立体镜下进行研究。见于寒武纪到三叠纪;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它形体小,质地坚韧,数量众多,形态特殊,而且地理分布广,很多属种垂直分布短,因此不少牙形石已成了良好的标准化石,在地层划分对比中,尤其对含石油和天然气的井下地层对比,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牙形石分布也很广泛,从寒武纪到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均有发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