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百科  > 所属分类  > 
[3] 评论[0] 编辑

三叶虫(

中文名称:三叶虫(

外文名称:纲) Trilobita

正文内容:节肢动物门中已绝灭的一纲。它的背部外壳,横向可分成头、胸、尾三部,纵向明显地分成一个轴部和两个肋部等三部分,而得此名。三叶虫个体一般不大,通常长为3~10cm,最大的长度可达70cm,小型的仅几毫米。背甲成分以碳酸钙和磷酸钙为主,质地坚硬,在地史时期易保存为化石。头甲多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中间有隆起的头鞍和颈环,其余称颊部。头鞍形状多样,有锥形、长方形、次方形、梨形等。其大小、凸度变化很大,是三叶虫的重要特征之一。头鞍有时光滑,有时具鞍沟,鞍沟数不超过4对,鞍沟分头鞍为若干鞍叶。头鞍之后为颈环,颈环上可具有颈瘤或颈刺。头鞍之前背壳部分为前边缘,可被边缘沟分为外边缘和内边缘。面线分颊部为固定颊及活动颊,活动颊位于面线之外,常脱落。面线之间部分称头盖。固定颊外缘的隆起部分为眼叶,其形状、长短、宽窄,以及和头鞍的相对位置十分重要。眼叶与头鞍之间可有隆起的眼脊相连。头甲侧缘与后缘之间的夹角称颊角,颊角可伸长成颊刺。在眼叶之前的面线为面线前支,其后为面线后支。面线也有各种类型。三叶虫的胸甲由若干胸节组成,可以弯曲,故三叶虫身体能卷曲,保护其腹部器官。胸节最少两节,最多可达40节,每节分为中间的轴节和两侧肋节,肋节末端常延长成肋刺。尾甲多呈半圆形,由若干体节融合而成。中部为中轴,两侧为肋部,有时可具尾缘,有的还具尾刺。三叶虫的壳面多光滑,有的具瘤点,有的具线纹状构造。三叶虫全属海生,绝大部分营底栖爬行,少数钻入泥沙或漂游生活。三叶虫的分类不一,有的根据面线类型分三个目,有的根据胸节多少分二个目,目前趋向于综合特点进行分类,分七个目: 球结子目、莱得利基虫目、耸棒头虫目、褶颊虫目、镜眼虫目、裂肋虫目、齿肋虫目等。最早出现于早寒武世,以寒武纪和奥陶纪最繁盛,志留纪衰退,晚古生代仅有少数代表生存,古生代末全部绝灭。我国三叶虫化石非常丰富,是早古生代的标准古生物类群之一。

附件列表


3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节肢动物(    下一篇 球结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